內蒙古民族大學數理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0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內蒙古民族大學數理學院簡介

內蒙古民族大學數理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內蒙古民族大學數理學院簡介 正文

數理學院是內蒙古民族大學成立較早,發展歷史較長,集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培養于一體的,規模較大的二級學院。
學院的發展理念和思路是“融合發展、均衡發展、協調發展、創新發展、人本發展”。
一、發展歷史
學院是在數學專業和物理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發展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和1960年。分為以下幾個歷史階段:
1.通遼師范專科學校時期(1958年——1965年)
數學脈絡:1958年建校時,設置數學科,學制兩年。1960年,學制由二年制改為三年制。
物理脈絡:1960年,設置物理科,當年僅有3名教師,招收了物理專業二年制專科學生22名。1962年,物理專業由二年制專科改為三年制專科,教師增加至10人,當年招生37名。
2.通遼師范學院時期(1965年——1980年)
1965年,通遼師范專科學校更名為通遼師范學院。
數學脈絡:1965年,數學科更名為數學系,由三年制專科改為四年制本科。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數學專業停止招生。1972年5月,學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數學專業招收了部分由地方推薦入學的工農兵學員。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數學系開始招收正規的四年制本科學生,同時,為了培養蒙語授課師資,增設了蒙語授課班。
物理脈絡:1965年,物理科更名為物理系,由三年制專科改為四年制本科。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物理專業停止招生。1972年5月,學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物理專業招收工農兵學員50名。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物理系開始招收正規的四年制本科學生,同時,為了培養蒙語授課師資,增設了蒙語授課班,招收首屆蒙語授課本科生23名。
3.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時期(1980年——2000年)
1980年,通遼院師范學院更名為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
數學脈絡:1980年,數學系名稱延用。1983年秋,設置數學函授部,學制為五年制。
物理脈絡:1980年,物理系名稱延用。1998年7月,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物理專業成為學校首批招收碩士研究生的專業之一。1999年招收首屆“理論物理”專業研究生3人。
4.內蒙古民族大學時期(2000年——  )
2000年7月,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內蒙古蒙醫學院、哲里木畜牧學院三所高校合并,內蒙古民族大學成立。
原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的數學系、物理系同化學系,哲里木畜牧學院的農機系、基礎部和內蒙古蒙醫學院的基礎部合并組建為理工學院。
2002年11月,理工學院劃分三個新學院。
數學脈絡:2002年11月,數學系與計算機系合并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2006年,應用數學成為碩士授權學科,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9年1月,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劃分為兩個新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組成數學學院。
物理脈絡:2002年11月,物理系與農機系合并為物理與機電學院。2007年1月,物理與機電學院劃分為兩個新學院,物理學專業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組成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2010年,物理學成為一級碩士授權學科。
時光荏苒,一路奮進發展而來的數學學院和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為內蒙古民族大學在新時代的奮進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于2019年9月,在學科專業及學院部門改革調整中,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信息與計算機科學、應用物理等四個專業整合成為數理學院,2020年1月1日開始運轉。
二、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117人,其中專任教師93人,實驗系列11人,教輔系列1人,管理人員12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2人;博士29人,碩士60人,在讀博士1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4人;自治區“321”人才二層次人才5人,自治區級學科帶頭人1人;自治區學習使用蒙文、蒙語突出貢獻嘉獎1人;校級學科帶頭人4名;學校科爾沁學者25人;校內兼職教師5人。從國內外高校中柔性引進專家教授9人。
三、人才培養
學院現有學生1692人,其中本科生1617人,預科生29人,碩士研究生42人,自治區以外學生223人,涉及21個省市;留學生4人。畢業生報考碩士、博士研究生的錄取率和就業率較高,就業去向較廣,分布區內外各地,在讀學校和用人單位評價較好。截止目前,累計已培養本專科生9600人左右,碩士研究生183人。
四、專業建設
學院現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和物理學兩個師范類本科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和應用物理兩個非師范類本科專業。兩個非師范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分別與中關村軟件園和“青軟實訓”合作辦學。學院同時還承擔著全校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等通識公共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任務。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和物理學專業為自治區品牌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5年獲批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2019年獲批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自治區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6門,校級優秀課程6門;校級教學團隊4個。
五、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物理學和數學兩個一級學科。
物理學一級學科涵蓋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聲學、等離子體物理、無線電物理八個二級學科,其中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粒子與原子核物理二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理論物理”是自治區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是校級重點學科。
數學一級學科涵蓋基礎數學、計算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五個二級學科,其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應用數學四個二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
學院現招收學科教學數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科教學物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六、科學研究
學院有凝聚態物理、計算物理、中低能核物理、離散數學、非線性數學等五個校級研究所。校級科研團隊3個。
學院科研業績突出,實力和水平較高,為學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三五”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省部級項目30項,地廳(校)級科研項目25項,科研經費累計300萬余元;出版學術專著11部,獲得專利6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共477篇,被SCI、EI檢索的論文共156篇。獲批省部級教學研究及教學改革項目9項,校級項目15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8篇。
七、硬件設施
學院現有辦公用房19間,總面積近500平方米,辦公設備齊全。
學院現有實驗用房50間,總面積約3920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1818臺(套),總價值約為1354萬元。普通物理實驗室和信息與計算實驗室被評為自治區基礎課條件合格實驗室。實驗室隨時向學生開放。
學院現有數學和物理2個面向教師和學生開放的圖書資料室,藏有數學類圖書、資料14885冊,物理類圖書、資料22463冊。
八、校園文化
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領銜,學院校園文化活動異彩紛呈,效果顯著。學院連續兩年獲全校“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學生在學校和自治區級比賽中也斬獲金獎和銀獎;學生連續在“華文杯”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內蒙古自治區師范類學生技能大賽榮獲一、二、三等獎;學生在自治區第十一屆大學生運動會上斬獲兩項冠軍;在每年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等各級數學建模大賽上,學生表現優異,成績斐然。
 
內蒙古民族大學

添加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內蒙古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內蒙古民族大學報錄比、內蒙古民族大學考研群、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姐微信、內蒙古民族大學考研真題、內蒙古民族大學專業目錄、內蒙古民族大學排名、內蒙古民族大學保研、內蒙古民族大學公眾號、內蒙古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內蒙古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內蒙古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sacvlig.cn/neimengguminzudaxue/yanjiushengyuan_26937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