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導師:張璐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導師:張璐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導師:張璐 正文
[導師姓名]張璐
[所屬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張璐
性別:
人氣指數:1694
所屬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所屬院系: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職稱:副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生態學、農藝與種業、風景園林、農藝與種業(非全日制)、風景園林(非全日制)
研究領域:森林生態學,城市林業
[通訊方式]
辦公電話:85280263
電子郵件:zhanglu@scau.edu.cn
通訊地址: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森林生態教研室
[個人簡述]
個人簡介
張璐,女,1973年8生,貴州省習水縣人,漢族,中共黨員,1995年7月參加工作,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省生態學會會員,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校級培養對象。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城市生態學和森林氣象學等課程教學工作。曾指導碩士研究生獲華南農業大學首屆研究生文獻綜述大賽農林類一等獎。主持科研項目12項,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項。其中,省部級以上課題5項;作為副主持或主要參加人員參與科研項目16項。獲《中國林業教育》優秀作者稱號、第九屆中國林業經濟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1項(排名第1)、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7)和2014年度江門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3)。在ScientificReports,plantandsoil,PakistanJournalofBotany,,生態學報、林業科學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作為第1、第2和第3起草人的3項廣東省地方標準已頒布實施,副主編專著1部,參編專著1部。
獲獎榮譽
1.張璐.廣東第一峰石崆崆森林群落物種多樣性的垂直格局研究.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獎學金.2003。
2.張璐(7/13).東莞城市森林生態建設模式構建和評價研究.廣東省農業廳,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2011年。
3.張璐(1/2).第九屆中國林業經濟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基于聚類和排序的廣東省自然保護區管理策略研究》。
4.張璐(3/7).江門市市區園林綠地植物群落及其生態效益研究.江門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
4.2010年3月獲《中國林業教育》編輯部頒發的2009年度《中國林業教育》優秀作者。
[科研工作]
工作經歷
副教授,12/2007-至今: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森林生態教研室
講師,7/2006-12/2007: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森林生態教研室
講師,12/2000-9/2001:貴州大學農學院氣象學教研室
助教,7/1995-12/2000:貴州大學農學院氣象學教研室
社會、學會及學術兼職
廣東省生態學會會員
科研項目
[1]珍稀瀕危植物觀光木野外調查、繁育和救護研究.國家林業局其它項目.20160601-20190631.
[2]粗木質殘體對森林土壤表層C:N:P化學計量特征的影響機理研究(2015A030313403).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50801-20180801.
[3]珠三角近自然城市森林群落構建關鍵技術研究(2013B020305009).廣東省科技計劃農業領域項目.20140901-20161231.
[4]近自然城市森林群落關鍵技術構建與推廣(2014GA780055).科技部“十二五”農村領域科技計劃預備項目庫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201406-201512.國科星火辦〔2014〕1號文.
[5]土沉香種質資源分布及利用策略研究.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201308-201412.
[6]紅背桂苗木分級與栽培技術規程(2013-DB-18).廣東省地方標準制(修)訂林業項目.2014.5.9-2015.12.31.
[7]創新型《森林生態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G11048).華南農業大學教育改革與研究一般項目.2011.09-2012.12.
[8]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藤本植物多樣性與垂直格局.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2006.12-2008.6.
[9]PBL教學模式在林學專業課程中的創新和實踐.華南農業大學教育改革與研究一般項目.2008.05-2010.5.0.3萬元.校內卡號:4400-K08107
[10]東莞森林生態系統污染修復鄉土植物篩選研究.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資助項目.2009.03-2010.12.
[11]東莞城市森林生態建設模式構建后續研究.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資助項目.2009.01-2010.12.
[12]不同演替序列森林群落粗死木質殘體組成和碳貯量(2009K026).華南農業大學校長科學基金項目2010.01-2011.06.
[13]廣東第一峰石坑崆CWD碳庫動態及其機理研究(9451064201003716).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研究啟動項目.2009.10-2011.10.
發表論文
[1]LuZhang*,DingMa.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SoilTemperatureinTaxodiumDistichumShelterbeltsinChina.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ergyEngineer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EEEP2016).IOPPublishing.IOPConf.Series:EarthandEnvironmentalScience.2017,52(012051):1-5.doi:10.1088/1755-1315/52/1/012051
[2]LuZhang*,DingMa,Xiao-LiJing,Zhi-YaoSu.TopographiccontrolsonthedistributionofindigenousrhododendronsinthesouthernslopeoftheNanlingmountains,SouthChina.PakistanJournalofBotany.2016,48(6):2367-2374
[3]敬小麗,張璐*,杜偉靜,蘇志堯.南嶺山地森林群落冠層結構對林下野生花卉的影響.西南農業學報.2015,28(2):833-838.(*為通訊作者)
[4]李佩瑗,胡硯秋,張璐,蘇志堯,王祥林.城市公園木本植物群落的葉面積指數與輻射消減效應.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5,35(3):78-83
[5]葉永昌,敬小麗,劉頌頌,莫羅堅,張璐,蘇志堯.東莞市人居生態林透光率及遮蔭效應.北方園藝,2015,39(5):89-92.
[6]崔佳玉,張璐,翁殊斐,蘇志堯.城市樹木養護與樹藝學:歐美的做法及啟示.中國城市林業,2014,12(6):58-62.
[7]崔佳玉,張璐,蘇志堯.美國風景園林本科教育及其啟示.廣東園林,2014,(6):10-16
[8]YongwenZhou,PeiyuanLi,DecaiShen,LuojianMo,SongsongLiu,LuZhang*.SpeciesCompositionandCarbonAccountingforLandscapeTreesinUrbanParksofDongguan,China.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TransTechPublications,Switzerland.ISSN9783037855508.2014,1010-1012,1907-1911(*為通訊作者)
[9]張璐,敬小麗,蘇志堯,杜偉靜.南嶺山地杜鵑花沿海拔梯度的分布及其園林應用前景.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4,35(2):73-77.
[10]敬小麗,杜偉靜,蘇志堯,張璐*.南嶺山地森林群落冠層結構與立木多度的關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4,34(5):59-65(*為通訊作者).
[11]張璐,蘇志堯.高等院校創新性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森林生態學實驗教學為例.中國林業教育.2014,32(3):76-78.
[12][10]張璐,蘇志堯.基于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森林生態學為例.高等農業教育.2014,5(5):55-57.
[13]杜偉靜,蘇志堯,張璐*.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群落枯立木分布與地形因子的相關性.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13,42(6):531-537(*為通訊作者).
[14]曾煥忱,李文斌,張建,韓錫君,溫漢華,張璐*.廣東東莞銀瓶山自然保護區鄉土木本植物資源及其引種潛力分析.亞熱帶植物科學.2013,42(4):345-349(*為通訊作者).
[15]王祥林,張妍,張璐,蘇志堯.江門市城區行道樹碳儲量.廣東園林.2013,35/155(4):62-65.
[16]LuZhang,ZhiyaoSu,XianglinWang.TemporalandSpatialPatternsofTemperatureandHumidityinTaxodiumdistichumShelterbeltsofJiangmen,SouthChina.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3,610-613:1150-1154.
[17]YanZhang,LuZhang,DongSunandZhiyaoSu.SoilOrganicCarbonPoolsunderDifferentLandUsePatternsalongDongjiangRiverValleyofGuangdongProvince,China.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2,550-553:2094-2099.
[18]柯嫻氡,張璐,蘇志堯.粵北亞熱帶山地森林土壤有機碳沿海拔梯度的變化.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2,28(2):151-156.
[19]張璐,賀立靜,區余端,蘇志堯.南嶺自然保護區常綠闊葉林枯立木數量特征分析.福建林學院學報,2012,32(1):64-69.
[20]柳澤鑫,張璐,區余端,孫東,蘇志堯.冰災后粵北常綠闊葉林粗死木質殘體的組成與結構.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1,31(4):18-23.
[21]賀立靜,張璐,蘇志堯.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同保護條件下優勢種群的種間聯結性分析.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32(1):73-77.
[22]區余端,王華南,張璐,蘇志堯.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下植物分布的地形相關性武漢植物學研究,2009,27(1):41-46.
[23]區余端,賴樹雄,張璐,蘇志堯.亞熱帶山地森林不同保護條件下的物種多樣性.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29(2):74-78.
[24]王瑛,陳北光,張璐.廣州越秀公園景觀格局分析.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29(1):68-72.
[25]賴樹雄,區余端,蘇志堯,張璐.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同保護條件下林分的組成和立木結構.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8,16(4):315-320.
[26]張璐,蘇志堯,陳北光,李鎮魁.廣東石坑崆森林群落優勢種群生態位寬度沿海拔梯度的變化.林業科學研究,2007,20(5):598-603.
[27]張璐,蘇志堯,李鎮魁.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群落β多樣性隨海拔高度的變化.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7,15(6):506-511.
[28]張璐,蘇志堯,陳北光,李鎮魁.廣東石坑崆森林群落植物區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27(5):40-43.
[29]LuZhang,ZhiyaoSu.Workinharmonywithnature-Co-managementofNanlingNationalNatureReserve.LivingForest,2007,(12),28-31
[30]張璐,蘇志堯,李鎮魁,陳北光.廣東石坑崆森林植物生活型譜隨海拔梯度的變化.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28(2):78-82
[31]LuZhang,ZhiyaoSu,BeiguangChen.InterspecificrelationshipsintheforestcommunitydominatedbyPinuskwangtungensis,anendangeredspeciesendemictoChina.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7,2,(2):128-135.1673-3517
[32]張璐,李鎮魁,蘇志堯,陳北光.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群落的數量分類與排序.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28(3):71-75
[33]張璐,蘇志堯.森林生態學雙語教學的問題和對策.中國林業教育,2007,(4):73-75
[34]王付民,張璐,陳杖榴.有機胂添加劑對蛋白核小球藻及大型蚤的急性毒性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28(2):103-106
[35]王付民,張璐,陳杖榴.浮萍生物富集洛克沙胂與阿散酸的動力學特性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7,46(4):79-83
[36]張璐,蘇志堯,陳北光.中國特有植物華南五針松群落的種間關系研究.生態學報.2006,26(4):1063-1072ISSN:1000-0933
[37]楊沅志,張璐,陳北光,蘇志堯.珍稀瀕危植物廣東松的群落特征.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27(2):70-73
[38]夏杰,張璐,陳北光,蘇志堯.南嶺廣東松林植物區系及生態特征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27(2):78-82
[39]張中峰,張璐,陳北光,謝正生.南嶺廣東松林主要種群生態位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27(2):74-77,103
[40]Fu-MinWang,Zhang-LiuChen,LuZhang,Yan-LingGao,Yong-XueSun.Arsenicuptakeandaccumulationinrice(OryzasativaL.)atdifferentgrowthstagesfollowingsoilincorporationofroxarsoneandarsanilicacid.PlantandSoil.2006,285(1-2):359-367ISSN:0032-079X
[41]張璐,蘇志堯*,陳北光.山地森林群落物種多樣性垂直格局研究進展.山地學報.2005,23(6):736-743.ISSN1008-2186
[42]張璐,蘇志堯,倪根金.民族植物學的應用研究溯源.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3):35-39.
[43]張璐,楊加志,曾曙才,蘇志堯,饒紀騰.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空氣負離子水平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25(3):26-28.
[44]劉惠明,林偉強,張璐.景觀動態概述.廣東林業科技,2004,20(1):67-70.1006-4427
[45]林偉強,劉惠明,張璐.廣東帽峰山次生林主要種群種間聯結性研究.生態科學,2004,23(1):42-46.ISSN1008-8873
[46]張璐,林偉強,陳北光,蘇志堯,謝正生.廣州帽峰山次生林群落結構特征.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3,24(3):53-56
[47]張璐,謝正生,陳北光,林偉強,張偉良.廣州帽峰山主要常綠闊葉林植物區系成分分析.生態科學.2002,21(4):320-323.
[48]張璐,林偉強.森林小氣候觀測研究概述.廣東林業科技.2002,9(4):52-56.
[49]張璐,葛錦華,張邦琨.畢節高產玉米地合理密植的小氣候效應分析.貴州氣象.2000,24(3):32-35.
[50]張璐,蘇志堯.PBL模式在林學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創新和實踐[A].李大勝,廖明.華南農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C].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238-241ISBN:9787811352962
[51][49]LuZhang,ZhiyaoSu,BeiguangChen.SpeciesCompositionandCommunityStructureinaNaturalForestofPinuskwangtungensisinNanlingNationalNatureReserve,Guangdong,China.PaperforIUCN/WCPAEA-5.Hongkong.2005,6.
[52]張邦琨,張璐,陳芳,余世洪.不同生態條件對玉米田間小氣候和產量的影響.中國農業氣象.1999,20(3):33-37.
[53]林麗紅,張璐.黔西北山區高產稻田密植的小氣候效應試驗研究.中國農業氣象.1998,9(6):24-26.
[54]張邦琨,張璐,陳芳等.不同生態玉米高產群體的小氣候效應分析.山地農業生物學報.1998,17(5):267-273.
[55]張邦琨,張璐,陳官文.水稻田間小氣候特征與生產潛力研究.貴州氣象.1998,22(5):13-16,25.
科研創新
1)紅背桂苗木培育與栽培技術規程.廣東省地方標準.DB44/T196-2017.排名第1.2017年3月10日發布,2017年6月10日實施.
2)生態公益林樣地調查技術規程.廣東省地方標準.DB44/T1389-2014.排名第2.2014年8月18日發布,2014年11月18日實施.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3)林業生態術語.廣東省地方標準.DB44/T552-2008.排名第3.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08年7月11日發布,2008年10月1日實施.
[教育背景]
1991-1995廣西農業大學農學院農業氣象專業農學學士學位
2001-2006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生態學專業碩博連讀理學博士學位
華南農業大學
添加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南農業大學報錄比、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群、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華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華南農業大學排名、華南農業大學保研、華南農業大學公眾號、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本文來源:http://m.sacvlig.cn/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