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事大學理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10 10:28:1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大連海事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大連海事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大連海事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大連海事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大連海事大學官網來自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大連海事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大連海事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大連海事大學理學院官網:

大連海事大學理學院


大連海事大學理學院簡介:
大連海事大學理學院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數理力學系,后依次更名為六系、基礎部、數理系。2005年,學校撤銷數理系,組建數學系和物理系。2017年6月,數學系與物理系合并成立理學院。
理學院下設應用數學系、統計學系、應用物理系、高等數學教研中心、大學物理教研中心、物理實驗教研中心六個教學機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18人,實驗教師10人,管理人員(含指導員)10人。教師隊伍中,教授33人,副教授52人,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75人,具有博士學位97人,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杰青1名,遼寧省教學名師6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70余人,碩士研究生210余人。
學院承擔了全校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數學、物理學公共課程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基礎學科在學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數學建模”“大學物理”獲評國家級一流課程,“聚焦離子束系統虛擬仿真實驗”獲評國家級虛擬仿真項目,“大學物理實驗”獲評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名師和團隊,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獲評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物理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獲評遼寧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大學物理實驗》獲評遼寧省首屆教材建設獎優秀教材。
學院的數學和物理學本科專業教育可以上溯到上世紀60年代,2001年設立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專業(2012年停止招生),2005年設立應用物理學本科專業,2007年設立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專業,2012年設立統計學本科專業。應用物理學專業和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先后于2019年和2020年獲評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
學院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生教育,1997年批準設立應用數學碩士學位授權點(二級學科),并入選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2006年批準設立運籌學與控制論、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碩士學位授權點(二級學科),2011年批準設立數學和物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高氣壓強電場電離放電實驗室獲評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強電離放電單分子工程實驗室獲評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學院在組合數學及其應用、微分方程及其應用、數據科學中的數學方法、優化方法及其應用、等離子體氣體放電物理與應用工程、固體發光與光電技術、場論與量子信息學、原子分子與物質相互作用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學院自2017年成立以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項,省部級項目17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77篇,其中JCR一區論文96篇(含ESI高被引論文2篇),科研經費累計1821萬元,主辦或承擔多次重要的學術會議,提高了學院和學科的學術聲譽。
在學校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學校整體加快發展的形勢推動下,學院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結構、擴大影響,全面提升學院教學科研水平,積極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職責,努力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學建設貢獻力量!
 
大連海事大學理學院聯系方式:
院長                        
黨委書記、副院長             0411-84723683
副院長
(本科教學、師資及對外合作) 0411-84729204
(學科、科研及研究生教學)   0411-84729332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0411-84729333
辦公室
(行政、黨務)               0411-84724337
(教學、科研)               0411-84729207
學生辦                               0411-84723769
應用數學系                       0411-84729835
統計學系                           0411-84723139
應用物理系                       0411-84729331
高等教學教研中心           0411-84723779
大學物理教研中心           0411-84725276
物理實驗教研中心           0411-84729331
環境工程研究所               0411-84729677
光電子技術研究所           0411-84723326
應用數學研究所               0411-84723543
通訊地址: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凌海路1號大連海事大學數理樓205室
 
大連海事大學理學院學科設置:
數學學科
本學科由大連海事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統計學系和應用數學研究所共同建設,包括“統計學”和“數學與應用數學”兩個本科專業,以及“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本學科下設四個研究方向:數據科學中的數學方法,組合數學及其應用,優化方法及其應用,微分方程及其應用。每個研究方向均以1-2個數學領域的理論研究為核心,緊密結合工程應用,特別是結合高效海運物流系統領域,形成本學科的特色和優勢。
1.1. 學科方向
(1) 研究方向一:數據科學中的數學方法
該研究方向以機器學習算法、深度學習算法、貝葉斯網絡結構學習、數據挖掘的粒計算理論與方法、模糊數學理論和模糊控制理論為主要研究內容,并將其應用于海上交通信息與控制、模式識別與聚類分析、信號與圖像處理等工程領域。理論方面,以代數學、拓撲學和組合數學等經典數學理論作為工具,充分體現數學理論的貫通性;應用方面,側重于船用模擬器的設計、海上交通安全系統設計、船用柴油機故障診斷、海上油污染識別、船舶自動控制等工程問題和海上交通信息與控制問題。
(2) 研究方向二:組合數學及其應用
該研究方向以組合優化與決策理論、網絡參數等方面開展應用研究,并將其應用于海上交通運輸管理、物流信息系統分析與規劃、信息交流網絡系統結構、大數據分析等工程領域。理論研究方面主要包括組合計數、組合數論、圖論等,涉及零和問題、組合結構的計數、計數序列的同余、Q-級數、圖的控制理論等。
(3) 研究方向之三:優化方法及其應用
優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方向研究各種系統的結構、運作、設計和調控,是應用數學與系統科學、信息科學的結合點。通過研究如何設計和分析可行方案,并從眾多可行方案中優選某些目標最優的方案,在自然科學與工程以及社會與經濟生活的合理規劃、最優設計、最優控制和科學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方向的特色是是面向航運領域,研究非光滑半無限規劃問題的優化算法、深度矩陣分解優化算法、神經網絡學習算法、數學反問題優化算法以及其它優化算法的設計、分析和應用。
(4) 研究方向之四:微分方程及其應用
    微分方程學科方向研究將圍繞著函數空間刻畫算子的有界性、微分方程定性理論、微分方程數值解法、數理方程反問題等方面開展理論研究工作,并緊密結合生物數學、計算流體力學、復合材料設計和地震勘探等工程領域開展應用研究。主要包括:微分方程定性理論、生物數學模型建立與研究、計算流體力學、地震勘探中波動方程反問題研究、幾何分析等。
物理學學科
大連海事大學物理學一級學科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物理學應用基礎為核心,以行業應用技術為外延,以航運交通運用為特色開展學術研究。主要的人才培養理念是:夯實理學基礎、注重實踐創新、講求實際效果、面向行業應用。學科涵蓋凝聚態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理論物理和光學五個二級學科,擁有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個省部級創新團隊。本學科以物理學基本理論研究為基礎,以交通航運應用為目標,研究領域和方向寬泛,涉及固體發光與光電技術、氣體放電物理與應用工程、場論與量子信息學、原子分子與物質相互作用四個研究方向,依此形成了本學科的特色。
1.1. 學科方向
本學科下設凝聚態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理論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學五個二級學科。與之相對應設置有四個培養方向:固體發光與光電技術、氣體放電物理與應用工程、場論與量子信息學、原子分子與物質相互作用。
(1) 培養方向一:固體發光與光電技術
本培養方向為凝聚態物理(含光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針對目前航運領域的照明、指示、顯示和安全監測所存在的問題,開展相關光轉換材料中激發態過程的物理機制的基礎研究,為實現新型、高效、環保光轉換材料在航運領域的應用奠定基礎,進而研究和開發新型航運用照明光源、安全監測和顯示與指示器件,更好地服務于“四個交通”。同時在發光材料的合成與發光性質、液晶物理與平板顯示技術、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及高精度光譜方法的發展與應用四方面進行廣泛的研究。
(2) 培養方向二:氣體放電物理與應用工程
本培養方向為等離子體物理二級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依托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個省部級創新團隊開展工作,涵蓋等離子體電磁控制機理與機制、航天器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機理、等離子體推進技術理論與數值模擬、高氣壓放電等離子體形成與非平衡等離子體源構建、等離子體高級氧化技術與應用基礎、等離子體大氣污染防治和船舶堵漏技術等分支方向。本培養方向以氣體放電理論研究為基礎,以促進空天交通和航運交通應用技術發展為目標展開,具有鮮明的行業發展特色。
(3) 培養方向三:場論與量子信息學
本培養方向為理論物理二級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具體包括場論與基本粒子物理、量子信息學和量子光學等方向。在場論與基本粒子物理研究方向上,主要針對對稱性的動力學破缺與夸克禁閉、Yang-Mills理論的擴展、CP動力學破壞以及熱場動力學中的“虛系統”等方面開展研究,并得到了一些較好的理論結果。在量子信息學和量子光學研究方面,主要開展利用固體量子系統構造量子邏輯門,利用光纖微腔系統實現量子糾纏和量子態傳輸等方面的理論探索。
(4) 培養方向四:原子分子與物質相互作用
本培養方向為原子分子物理二級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內容涵蓋燃燒反應動力學的機理與機制、超聲分子束與表面相互作用機理、分子及團簇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理論與數值模擬、電磁場對原子分子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影響機制、功能材料表面界面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大氣燃燒和燃燒化學中典型反應研究等方面。研究工作以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為基礎,以面向綠色交通、促進航運交通應用技術發展為目標,具有鮮明的行業發展特色。

添加大連海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大連海事大學考研分數線、大連海事大學報錄比、大連海事大學考研群、大連海事大學學姐微信、大連海事大學考研真題、大連海事大學專業目錄、大連海事大學排名、大連海事大學保研、大連海事大學公眾號、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大連海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大連海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